“我养了只猫。
哦,不对,我捡了只猫。
5月18号捡的,所以取名叫“十八”。
其实,养猫这件事情我是一直在纠结的。我是一个很怕感情束缚的人,不喜欢身边多一个人、多一个需要我牵肠挂肚的什么东西,因为偶尔会让我迷失自己,甚至让我产生依赖,我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这一点跟养花还不同,花不会走路,就好好地站在那儿。你想起来了就给它浇水,想不起来它也暂时死不了,没什么关系。猫猫狗狗不一样,它饿了、累了,他都会表达的,像养孩子,虽然我并没养过孩子。
十八不是一只很乖的猫,他很调皮,这一点我是很清楚的。
见到他的第一眼实际上是一个混乱的场面。物业的小姐姐在那儿说着什么如何捡到他的,主编在那儿说要不要养...我的脑海里那时候在想着什么呢?我好像也不记得了。
就是看着一只小小的、脏脏的他在地上转啊转,多半是饿了,叫声很大,但依然奶声奶气。
看着他,不是我曾设想的很好看的猫,但不知怎么地我便说出一句“养吧,我养吧”。这句话建立在什么情境,以及什么心理状态中我已经忘了。甚至没有细想,那时候的自己在心理上对猫还是有一些恐惧的,以及未来猫该怎么养,一切都没有想到。
养猫是第一次,一切的一切常常是听闻同事或是其他的谁说你的猫该怎么样怎么样了,我便带他去怎么样。而他与我之间的默契,以及我对他的了解,则是在我们数百天的相识之后渐渐彼此相知。
刚开始的几天里,小小的他每天最多的时间就是吃饱了睡觉,还要跳到我的床上来。但我不喜欢除我之外的什么东西在我床上动来动去,一有动静我就睡不着。于是我选择,一脚把他踹下去。
入秋,下过几场雨、天气渐凉的时候,他开始常常趁我睡着之后跑到我的床上来,一声不吭地挨着我睡觉。有时候发出熟悉的“咕噜咕噜”的声音,好像在用这样的行动告诉我说,我想跟你在一起,你不要丢下我。
往往在这样的时刻,我又重新想了想,我与他之间的关系,以及我们之间的缘分是否还没结束。因为我曾觉得我快要习惯他的存在而离不开他了,我有想过要把他送走,因为我也过着飘忽不定的生活。
清晨我们一起醒来,他一定朝我温柔地喵喵叫两声,以示他的存在,随后把头蹭进我手臂里,还想要再眯一会儿,我们都一样喜欢赖床,一样喜欢睡懒觉,一起在下午日头的照射下昏昏欲睡然后长睡不起。就在这些温柔的时刻,我又会觉得我们还可以再陪伴彼此一段时间。
人与猫同样孤独,至少我是如此,我并不确定十八这只只求吃饱喝足的傻猫是否有这样的感受。但在我心里,陪伴的意义,大概就是我们一起在困倦的日头里呼呼大睡。”
以上这段文字是去年十八来到这里三个月后写的,转眼,我在另一个地方重新生活,而他也已在另一个地方与新的主人一同生活了三个月。
偶尔想到十八不再属于我,甚至当我再次呼唤他,而他却不一定再记得我,心里就像堵了一块石头,铺天盖地的情绪好像就要淹没我。
我清清楚楚地记得,去年11月底,辞职之后的我无处可去,而十八无法跟着我一起漂泊。于是我在网上发布领养信息,当天晚上接到领养人的电话,我听着她讲话,十八在地上望着我,我看着他,忽然崩溃,泪流满面。
我忽然意识到,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并不是我单纯养活十八而已。而是十八在陪伴我,陪我走过这段没那么好走的路,在那样的日日夜夜里给予我安慰。
我也慢慢相信别人说过的“养猫很治愈”的话。有时候十八在我的床上睡觉,我唤他,他从睡梦中醒来抬起头看我,喵呜一声回应我,我的心里就会是满足的。
我想,十八应该是老天给我的礼物。
我没想到,在十八离开的几个月后,他的所有习性我还是记得清清楚楚,他喜欢人摸他的下巴;喜欢喝人喝过的水;喜欢撕纸;喜欢跟人一起睡...我全都记得,就像他没离开我一样。
但他不再是我的猫了,甚至我今天去他的新家看他,他都不太记得我了。他胖了很多,还是喜欢轻轻咬人,喜欢满地打滚,听到动静就会窜上来,他还是像几个月前一样的神态、一样的动作,但他不记得我了。
临走的时候,他坐在门边看着我,那眼神就像从前每天晚上他趴在脚边看我时一样。我又想到了领养人来带他走的那天,我抱着他准备递给新主人,他却说什么也不离开我怀里,紧紧抓着我的手臂。
我忽然释然了。
我们陪伴过彼此。至少那些日子里,因为有他,我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