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他们有美好未来
还记得去年的九月,会计专业2016级1班的陈万晓第一次来到交院。因为姐姐工作的地方就在附近,她提前熟悉了校园环境,顺利地报名缴费,顺利地入住宿舍,顺利地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如今,陈万晓已经褪去“新饺子”的外衣,成了大家口中的学姐。作为学姐,她想对学弟学妹们说:“希望他们能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到大学生活中。在学习上多花些心思,学习之余到外面的世界多走走。寝室是家,但也不能老颓废在家里,要让大学生活过得有意义。在毕业的时候,回首曾经的日子才没有遗憾。”
每一年有新的学生进校就会有一批学子离开。2015级汽运专业4班的周倍锋,算是老学长。明年这个时候他已经步入社会了。他说:“还想帮学弟学妹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他们搬搬行李、指指路,让他们能感受到交院的温暖,交院学子的热情。”他说:“这两年自己一直在准备专升本的考试。希望学弟学妹们在相对自由的大学校园,在没有人强行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要自主学习,多泡泡图书馆,多get新技能,坚持自我,一直朝着梦想前进。”


愿为他们保驾护航
迎新当天有很多身穿红色马甲的人穿梭在人群,他们在博学馆、卧具发放点、宿舍之间来回忙碌,他们是来自各个系学生会的迎新志愿者。一位信息系的新生告诉记者:“来到交院,学姐学长们很友好,等下一年迎新的时候我也要当志愿者,把这份关爱传递下去。”运输系的志愿者王耀告诉记者:“为了准备这次迎新,我们都提前返校。有27名志愿者参与迎新,27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任务安排,每个人都有自己定点负责的区域。新生报到处,卧具领取处,宿舍的路口处,每一个分流点还有专门的负责人。”记者看到,志愿者们有的帮新生照看行李,有的带领他们领取必要的生活用品,有的不厌其烦地回答家长和同学们的问题。当志愿者们把新生带到宿舍楼下后,再由宿舍管理人员握住这支接力棒,让新生有回家的归属感。
9月2日上午,8B宿舍楼仅仅一个小时的时间,就接待了500多名新生。为了让新生更快捷地入住,除了志愿者以外还有宿舍管委会的同学维持现场秩序,帮助新生把行李拿到宿舍。此外宿舍管理中心在鱼凫号对面还设置了住宿咨询点,为新生解答疑问,提供到各个园区的路线,为的是让新同学尽快入住自己的寝室,缓解报道的疲惫。



愿他们踏上新征程
道路运输与路政管理专业的杨尚勇9月2号一大早就来到了学校,陪同他的是妈妈和外婆。采访时,外婆正在博学馆的前面等待杨尚勇办理入学手续。当记者问道对外孙有什么期望时,老奶奶笑着告诉记者:“外孙考上大学很开心,希望他可以在学校里学到有用的知识,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杨尚勇则表示:“进入大学,先好好读书。”祖孙三人还在弘毅馆前合影留念。
在入学报到的人潮中,也有不少孤身前来的报到学子。软件工程技术的陈婷,一个瘦小的自贡女孩。当记者看到她的时候,她正一个人一只手推着行李箱,行李箱上面驮着床上用品,一只手端着洗脸盆等洗漱用品在路上走着。她告诉记者,交院是她向往的大学,接下来的三年她想多学一点知识。
新入大学,每个人都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然而,人文艺术系的新生李准带上了两件很特别的行李——速写本和臂力棒。他说,他想继续画画,画速写人物,他想在大一的时候把基本功练扎实。而臂力棒则用来锻炼身体,他认为一个大学生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才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大学是一段新征程,有的人略显迷茫,有的人心怀期待,也有的人踌躇满志。无论如何,相信新同学们都会很快适应新的环境,用三年的时间在大交院这片土地上成长、成熟、成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