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重要指示精神,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挖掘抗战精神、“两路”精神育人资源,推动思政课程改革创新,7月4日,“抗战荣光铭记八十载 ‘两路’精神永铸新征程”学术交流会在学院厚学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来自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省内相关专家学者,十八军后代以及思政课教师近百人齐聚一堂,共襄历史传承、精神弘扬的学术盛宴。
学院党委书记冯书明致欢迎辞,回顾了交通战线在抗战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重要作用,回顾了学院与交通事业、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办学传统,希望交流会深入挖掘抗战精神、“两路”精神育人资源,赋能思政课程改革创新。

学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何良通为来自省内外党史研究、抗战史、交通史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多位杰出学者颁发了学院“两路”精神研究中心第二批特聘专家聘书。

抗战精神和“两路”精神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铸就的精神丰碑,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也是高校办学育人的宝贵精神资源。如何更好地挖掘、利用抗战精神和“两路”精神资源,打造“红色引擎”思政课,让红色文化成为学生成长成才、强技报国的精神支撑,成为这次学术交流会的热点。
在上午的主旨发言中,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李磊专家从交通与文化遗产的关系角度对“两路”精神进行专业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原第18军52师154团政委杨军之子杨齐康老先生以“父辈足迹、‘两路’精神的铸就与坚守”为题,深情的讲述把人们拉回到了那段艰苦又充满激情的岁月;省作协达真副主席则结合自己的成长与创作谈自己对抗战精神、对“两路”精神的理解,时代变迁,川藏线由最初的四级土路变成高速公路,国家由积贫积弱走向强盛,唯一不变的是中华各族儿女炽热的家国情怀。西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晓勇教授、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郭建勋教授从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视角对红色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追忆康藏公路历史、传承弘扬“两路”精神等不同维度对“两路”精神的价值进行挖掘和深度探讨。每一场精彩的发言都让我们对“两路”精神的历史根基、时代价值有了更立体的认知。
在下午的交流分享环节,来自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民族学院、四川财经职业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雅安职业技术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和教师,围绕抗战精神、“两路”精神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等话题,带来了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四川红色资源丰富,同时也是川藏公路的核心区域和“两路”精神的重要发源地,我们将以此次高规格学术交流会为契机,立足交通,把本土红色资源用好用活,守正创新,扎实推进特色马院建设,推动思政课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