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冯刚在学院综合楼第三会议为我院师生代表作了一场以《人才培养与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发展》为题的精彩报告。学院领导侯钫、魏庆曜、孙永辉及各系党总支书记、副书记以及院机关有关处室负责人等听取了报告。
冯刚教授紧密结合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和七一讲话精神及中央十六号文件精神,从三以下个方面阐述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形势、任务和要求:一是在中国新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二是在国际化趋势下,怎样坚持内涵发展战略;三是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推进思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就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问题,冯教授认为,教育发展应从“大”转向“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要深刻认识思政教育不是学校对学生的外加强迫教育,而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高校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四个功能,并将这四个功能结合起来,四位一体、相互促进。尤其是要大力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进一步树立文化育人理念,积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针对国际化进程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问题,冯教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必须意识到人才素质结构和特点的转变,在人才培养中将中国情怀和世界眼光相结合,将继承传统与开拓发展相结合,从而正确地处理好智商与智慧的关系。”在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时,冯主任指出,有时候专业任课老师的一句话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运用学科交叉和采用“合力育人”的方式不失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以此为契机,找出新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冯刚最后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创新,要重点把握四个原则:一是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真正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二是坚持把思政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系统规划,形成教育合力;三是研究解决思想问题与实践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实践性;四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要特别关注辅导员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
报告结束后,侯钫书记代表学院感谢冯刚教授与我院师生分享自己在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