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学院2011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大会在综合楼二楼多功能厅隆重召开。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东平,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学工部部长出席了总结表彰大会,各系团总支书记、受表彰的先进个人及各系同学代表近400人参加了大会。
在今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院团委按照上级团组织有关要求和学院实际,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以重走长征路,服务“两个加快”为主题,响应“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的号召,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为契机,突出学生科学发展观实践服务、关爱农民工子女服务、灾区中小学生“手拉手”结对、“感恩自强,放飞希望”活动、文化宣传服务、大学生骨干挂职服务、专业技能实践等内容,汽车系“乐助”小分队、自动化系“蒲公英”团队、道桥系青马在行动团队、院学生会情系北川服务队等100多名学生组成了12支院级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分赴资阳、雅安、大邑、遂宁、什邡、北川、西昌等地区,其余所有09、10级同学各自开展了形式各异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当地的政府及群众对各重点团队和同学们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多个团队受到当地电视台的宣传报道以及收到当地政府的感谢信。
会上,学院党委办公室主任宣读了表彰决定。12支重点团队、260名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受到了学院表彰。重点团队代表,自动化系“蒲公英”团队智能10级1班罗兰同学和先进个人代表,经济管理系市场营销10级2班吴昊同学分别作了典型发言。大家纷纷表示,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不应该只注重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更应该走进社会体验百味人生,感悟现实生活。只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正确的理论知识促进实践,用实践来完善理论,并且从中学到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才是当代大学生应该追求的。
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东平代表学院党政,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讲到,在今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同学们走进农村、走进基层,深入企业、街道社区和地震灾区,开展了广泛的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工作,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各级团学组织在社会实践组织过程中,着眼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团队安全教育、实践过程指导、实践成果深化和展示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王书记结合高校育人工作目标,就今后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各系、各部门要加强重视程度,加大支持力度,建立切实有效的领导机构,加强对活动的领导和具体指导,形成“齐管共育”的社会实践工作格局;二是希望各级团学组织进一步探索社会实践工作规律,不断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机制,开拓社会实践活动的新领域。要在暑期“三下乡”活动基础上,逐步实现覆盖学院周边乡镇村的学生骨干“日常三下乡”,使社会实践活动经常化;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动员和吸引更多的同学参与,不断扩大覆盖面;要在培育特色和打造品牌上下功夫,突出品牌效应。三是希望参与社会实践的同学们要联系实际,主动了解地方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锤炼作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长才干。
最后,王书记强调,明年我院即将迎来六十年华诞,要实现学院在新时期的大跨越,靠的是六十年来学院薪火相传的优良校风,靠的是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团结协作、孜孜以求、勇往直前的精神。他希望同学们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给全国青年学生提出的三点希望,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珍惜每一次实践机会,齐心协力,共同推动我院社会实践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