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度挖掘学院60年来形成的文化底蕴,进一步增强学院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推动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再上台阶,校庆前夕,学院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结合学院行业教育特色,在广泛征求意见是基础上,新近命名学院楼宇和部分道路。现将楼宇、道路名称及释义公布如下:
行政楼命名关键词为“德”,理论学习教学楼命名关键词为“学”,实训楼命名关键词为“行”,体现学院知行合一,为学重实践的特点。
1.明德楼(拟建行政综合楼):取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2.博学楼(原名综合楼):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本意是指学识渊博,知多见广。意在倡导师生员工创新学习、追求真理、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为师之“博学”强调“师从师出”,教会学生明事辩理,既敏于博学之思,亦通晓博学之途。
3.劝学楼(原名劝学楼):出自《荀子》一书的《劝学》,劝,是劝勉、鼓励的意义。
4.励学楼(原名慎思楼):语出《全唐文》“居能慎独,动不违仁,析理究其精微,励学探於奥旨。” “励学”,指发奋学习,寓意鼓励大学生们发奋学习,刻苦钻研,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成为国家有用的高素质人才。同时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更好地“传道、授业和解惑”。
5.厚学楼(规划中的第三教学楼):语见《后汉书》“又从同郡杨厚学图谶,究极其术。”即学识广博,厚积薄发。学问之道,在于多思多问,在于扎扎实实,在于兼收并蓄,在于融会贯通。“厚学”,意为崇尚知识,学问渊博。
6.笃行楼(原名笃行楼):典出《礼记·儒行》“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还见(明)李贤《答耿中丞书》:“公既深信而笃行之,则虽谓公自己之学术亦可也,但不必人人皆如公耳。”
7.思行楼(原名思行楼):典出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又见《盐铁论》“故学以辅德,礼以文质。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字面理解为行为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败毁在于因循苟且。即当勤学善思,求是致用。当不惟书不惟上不惟典,努力做到寻求真理与务实践行相结合。
8.力行楼(第三实训楼):见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卷一:“学问从致知得者较浅,从力行得者较深,所谓躬行心得也”。语出《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史记·儒林列传》“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即努力实践,体现知行合一。力行:努力从事,尽力去做。只有力行,才能更好地造就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9.敦行楼(原名第四实训楼):始见于《札记·曲礼》“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从政》篇也说“敦行不倦,持善不厌”。所谓“敦行”,就是要勉力去做,强调要重视动手的能力、实践的作风和对道德的践履。对于全校师生来说,不仅要志存高远,还要身体力行,在实践中层现自己的知识与品格、抱负与才能,并在行动中勇于开拓创新,从而把知和行、理论和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敦行”既是一种作风,也是一种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