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闻网 今天是: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奋力推动发展 共圆美好愿景

1982年,18岁的王东平,考入了位于四川省眉山市白马镇的四川省交通学校(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相比于今天的办学条件而言,当时的交校临时选址在四川省交通厅的一个战备仓库,环境恶劣,校舍不足,师资奇缺,教具匮乏,办学条件异常艰苦。这对于从小生长在部队大院的王东平来说,巨大的心理落差使得他进校不到一个月,就萌生了退学的想法,态度十分坚决。但是,在家人及老师多番劝说下,经过反复考虑,他最终还是选择留在了学校。

想不到这一留,就是33年。

一谈到交职院,王东平书记就滔滔不绝,充满激情。他对学院的这份深厚感情溢于言表,给记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扎根交院的33年里,王东平从一名普通学生,成长为学院的领头雁,见证并参与了学院在国家全面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如何由一所普通中专学校跃升为全国百所示范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同时,他正团结带领全院师生一道,朝着“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人人成才,美丽和谐”的发展目标不断迈进。

既然“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人人成才、美丽和谐”的“交院梦”成为了四川交职院全体师生的共同愿景,那么,梦想的背后,折射出了怎样的办学理念、大学精神和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与王东平书记的深入交谈,记者对“交院梦”有了更深的理解。

特色鲜明——办学理念要契合社会发展需求

“我认为,每个学校都应该有其不同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路。”被问及学院有何特点及自身的做法时,王书记简明扼要地说:“办学理念要坚持开放办学、主动服务,发展模式要着力内涵建设,办学特色要深化引名企进校园,融专业入社会,育高素质人才”。

的确,在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探索中,学院各系各具特色,硕果累累。汽车系引入丰田、宝马、奥迪等十大汽车制造厂商和经销商,形成了“教学成本共担、设备捐赠超前、技术更新同步”的可持续职教改革发展模式;道桥系与四川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四川路桥集团等单位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机电工程系与沃尔沃公司共建培训中心,积极探索“校中厂”的合作办学模式;信息系与中兴通讯共建智慧学院,与上海景阁科技股份公司共同开展订单班教学等。这些举措,不仅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同时也形成优势互补,服务行业和社会发展。

学院多年来坚持高频度到政府、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调研,捕捉行业转型升级趋势,抢占专业布局先机。2007年,学院新建航运类专业,填补了四川高校无水上专业的空白。围绕交通土建、汽车后市场、现代物流、交通信息化、工程机械等产业领域打造专业集群,适时进行专业归并和调整。

此外,学院紧贴行业发展积极搭建教育服务平台,不断扩大继续教育网络覆盖面,大力拓展教育培训项目,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年培训鉴定和考试认证超过5万人,培养了大量专业技术人才,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应。

先进的办学理念,扎实的工作作风,有效的改革举措,为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国际知名——走向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

如何让学师生具备更加国际化的思维和视野,是王书记一直在着力思考的问题。王书记表示:“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一直在积极推动开展各类海外合作项目,希望能够充分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利用优质资源,提升学院高职教育和科学研究水平”。

为此,学院先后与印度NIIT、加拿大BCIT、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等海外著名高等院校,叶水福国际物流集团等建立广泛深入的合作关系,开展了交流互访、师资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合作,选送了近百名优秀教师到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学习进修,为师资与管理队伍国际化交流培训提供了有力支撑。与台湾台北城市科技大学和朝阳科技大学开展交换生项目,共同培养人才。选派优秀学生,赴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及香港高校进行文化交流互访,拓展学生国际视野。积极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项目,增强学生在合资企业、外资企业以及海外就业的竞争力。一大批学生在这些项目中获益匪浅。

人人成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过硬本领

专业技能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教学目标,学生动手能力的高低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王书记如是说。

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学院逐步探索形成了“行业出政策,学校搭平台,协会为纽带,校企深度融合、企业全程参与”的高职人才培养新体系,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注重理论教学与动手实践的相互统一,定期举办校内各类专业技能大赛,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高水平技能大赛,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近五年,在校学生获得全国和省级各类技能竞赛奖励超过百余项。获得了第二届全国软件大赛一等奖、第二届全国文化衫设计比赛金奖、第七届全国机器人足球比赛季军,多次荣获全国高职院校汽车技术技能大赛第一名及团体一等奖等殊荣。

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在为学院争得荣誉、备受企业青睐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良性的“连锁效应”:学院新生招生分数线连续多年保持在省内同类院校前列,部分紧俏专业100%超过三本控制线。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供不应求,成为交通运输生产管理一线的生力军,品牌效益凸现。

美丽和谐——构建强大的精神家园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我希望我们的学生个个都是健康、阳光和开心的孩子”。王书记在言语间,透露出对于所有学生满满的关怀与爱。在他看来,职业教育不能片面的理解为仅仅只是专业技能的培养,而是要更加注重学生道德、心理、文化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这对于学生进入职场的后期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以人为本,培养“品德高尚,言行规范,技能精湛,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是学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纵观学院6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栉风沐雨中,学院历届班子团结协作、推动发展;所有教师潜心研究、育人不辍;广大学子勤奋学习、积极上进,逐步凝练了以“勤俭持校、严谨治学、负重自强、求实奋进、勇创一流”为内涵的学院“三马精神”,形成了“敬德修业、拓道致通”的校训。这种特色鲜明的大学精神和文化已深入人心,成为了全院师生共同遵循恪守的道德标准和精神境界。

学院开设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课,有计划地开展课堂内和校内外实践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以及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和专项教育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团队精神,激发创新意识。设立“院长接待日”,让学生面对面与学院领导进行交流,共议学院改革发展,培养学生法治和民主思维,促进依法治校、民主治校。此外,学院“文化引领,思想教育,严格管理,真诚服务,科学研究”的大德育格局和“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的管理方式,让每一名孩子都够在学院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实现“交院梦”的征程中,学院一直在探索、改革,始终处于创新发展的“进行时”。采访接近尾声,记者深切感受到,这16个字的梦想,既是我们的共同愿景,或许,也是王书记扎根学院,在职业教育战线默默奉献30多年的重要原因。正如他最后说的那句话:“梦想在前方召唤,我与全体交职院人并肩前行”。

校园记者团记者 林斯逸

最新新闻

版权所有 ©2020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党委宣传部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柳台大道东段208号 邮编:611130

联系我们 QQ:1206550156

Email:1206550156@qq.com